?、钡V山企業(yè)是開采大自然地下有用礦產的企業(yè),屬于資源性企業(yè)。礦山開采在一個國家整個工業(yè)體系和序列中,屬于原材料工業(yè),源頭或上游工業(yè)。在整個國家中屬于基礎性工業(yè),勞動密集型行業(yè)。其產品技術含量低,其企業(yè)的效益和壽命主要來自于該企業(yè)所占據的資源的好壞與量的大小。
⒉直接和大自然打交道,工作對象多為不確定性,不重復性。由于地貌、礦體、圍巖、構造及地壓等的變化,在一個礦山的范圍之內沒有那兩條工程是一樣的,就是某一條巷道,向前進的每一米也是不一樣的。我們對未開掘的工程只能有個大概的認識,但不會有確切的認識。對于未來出現的情況,我們心里總不是很有底。
?、痴J識礦巖變化的規(guī)律非常困難。在現今社會,我們可以令衛(wèi)星上天,令精微的原子重組,但我們還不能深入地下全部準確地知道某處礦巖的自然規(guī)律。雖然建礦前可能有個地質報告,但也只是知道個大概,況且還不一定準確??赡苓€了解本地區(qū)類似礦山的情況,但也只能作個參考。從嚴格意義上來講,只有等我們自己的礦山結束了,我們通過歸納、總結,才能知道它的成礦規(guī)律,才能弄清礦體的賦存狀況,才能了解它的地壓分布、涌水大小、安全情況,才能反思我們過去的一系列決策是對還是不對,才能知道我們怎樣做去取得最大效益。這種事后諸葛亮的工作方式,決定了我們先前的工作、最后的研究,只能對以后我們再建一個礦山作參考,卻不能對我們現今正在進行的礦山生產經營起什么作用,因為這個礦山已經結束了。
?、窗盐盏V山井下整體規(guī)律非常困難,需要時間很長。我們人類生來就是在地表生活,人類大腦已經習慣了地表實踐認識的思維習慣,但礦山多數卻是地下開采。井下開挖的空間構成我們地表上的實體,未開挖的空間就是地表的空氣,在地表我們能自由活動的地方,在井下不能;在地表不能活動的地方,在井下卻能。因此我們需要把井下每一處實際能看到的所有情況在大腦里綜合起來,才能形成井下工程立體清晰的概念。這是很難的,也是需要時間的。這就好象我們人是一只螞蟻,只能在地表一個復雜大樓的柱子及樓板里爬來爬去,很難像現實中我們人可以在外面整體觀察,或者在大樓里邊走來走去(而不是柱子里),能對大樓整體有個概念。因此,人們在礦山生產實踐中最容易形成兩種概念,下井到現場是一個概念,回來在辦公室看圖紙是另一個概念,這兩個概念很難全面、實際、沒有差別地形成一個整體、清晰、無遺漏的概念。如果你做不到長時間頻繁下井蹲守察看,你就只能有圖紙上非常膚淺且掛一漏萬的概念,當然你就根本談不上對這個礦山井下的整體、根本且實際的規(guī)律有什么深刻認識。
?、档V山企業(yè)之間難以進行比較和借鑒參考。由于每個礦山在資源多少、礦種、含量、巖性、礦性、組分、礦體形態(tài)、采礦工藝、選礦工藝、生產成本、礦石的市場經濟性、投資計劃、所能獲得的人力資源、地理、地貌、環(huán)境、氣候、地上地下水文、企業(yè)所在地人文風俗、所在地經濟發(fā)展狀況、地方gov政策及官員作為、企業(yè)歷史沿革、投資人的脾性學識等方面都是不一樣的,所以世上沒有那兩個礦山是一樣的,差別是相當大的,或者說一個礦山一個樣。企業(yè)之間多數項目難以比較好壞,企業(yè)大的決策難以互相借鑒和參考。就象孩子成長一樣,是受父母遺傳和撫養(yǎng)、自然環(huán)境、社會時代、自我奮斗等所影響的,第一,難以相互比較和借鑒;第二,以前對孩子在教育和培養(yǎng)上有什么失誤,以后難以糾正;第三,如果說第一個孩子沒培養(yǎng)好,再生一個避免失誤,多數都不可能達到目的,因為孩子變了,不是先前哪個孩子了。
盡管難以借鑒和參考,我們礦山工作者也要盡量多接觸了解、參觀學習幾個礦山,不管這個礦山是大是小,不管管理是好是壞。如果有條件盡量多在幾個礦山工作,把別的礦山成功的做法與自己工作的礦山實際結合起來,汲取精髓,靈活運用。我們既要在一個礦山鉆下去,也要多走多工作幾個礦山。這是一對很難解決的矛盾,但再難也要設法解決。如不這樣,我們的見識更少,視野更窄。沒見過,也就不知怎么做,自以為對,其實不對。
?、段覀兯M行工作具有破壞性、不可恢復性的特點。最初建礦的工程破壞了原來大自然地表生態(tài)、地壓、地下水系的平衡,且這種平衡我們事先并不完全清楚。后來的工程破壞了原來工程并形成新的平衡,且這種平衡的過程我們現階段并不能完全知道和控制,常常因為沒控制好而形成災難。最后再好的工程都要破壞、充填、封堵、遺棄。而且這種破壞不可恢復,不可逆轉,不可重來。我們把巖石破壞下來,就再也不能恢復成原來的模樣。我們把采場頂板破壞了,就再也不能恢復原來的整體性了。我們把開拓工程設計錯了,就再也不能恢復成原來的樣子再重新設計。我們把選礦工藝搞錯了,就再也不能恢復成原礦再選一遍。所以,我們沒有后悔藥可吃。因此,我們布置一項工程要慎之又慎,我們只能少犯錯誤,企望從一種平衡達到另一種我們所需要的平衡,而不能避免錯誤。
⒎高風險性。由于礦脈的真實狀況我們事前并不完全知道,只有工程到了,礦脈完全揭露了我們才能知道,所以我們面臨資源風險。由于要在堅實的礦巖里面開鑿空間,破壞了地壓平衡就容易產生塌方,還面臨涌水、瓦斯、爆炸、粉塵、毒氣、污染、缺氧、放射性、垂直高空施工、觸電、機械傷人、提升運輸、山坡滾石、泥石流、救援困難、職業(yè)病等,所以我們時常面臨人身與生產安全風險。由于我們坑內生產排出廢石,坑外選礦排出尾渣、污水,建設礦山破壞地表環(huán)境,所以我們面臨環(huán)境保護風險,就是說并不是每個礦山最終所取得的收益能抵得上環(huán)境的付出。由于資源的風險和礦產品市場價格的風險,所以我們還面臨投資回報(經濟效益)風險。由于種種原因,礦山人才較少且普通人難以成才,投資者要找?guī)讉€既懂經營知識、又有管理能力、專業(yè)技術水平高、身體健康能下井、工作有相當經驗、人品好又能靠得住的人才是非常困難,所以我們還面臨人力資源風險。有些礦山資源等自然條件不錯,就是找不到合適的人才來開發(fā)建設和經營管理,結果仍然是經營不善,投資回報不理想。
?、腹ぷ髌D苦性。由于礦山工作是和堅硬的巖石打交道,且大型設備難以應用,所以體力勞動強度大。由于開鑿地下空間成本很高,且空間越大,安全性越差,所以坑下工作空間狹窄。還由于坑內黑暗、潮濕、陰冷、悶熱、腐蝕、有毒、環(huán)境臟亂、道路不平、通風不良、空氣齷齪、安全性差、環(huán)境噪音大、粉塵濃度大、工作地點不固定、工作不規(guī)律、礦山多數在偏遠山區(qū)、環(huán)境污染等因素,所以工作環(huán)境異常惡劣??梢哉f,礦山工作是世上最艱苦的工作之一。
?、辜夹g含量低。礦山由于自身特點所限,技術發(fā)展十分緩慢。國內大部分礦山至今還是半個世紀前的工藝,機械化、自動化、連續(xù)化至今難以實現,更別說高新技術、高新知識的應用了。人力勞動、分步驟生產還是主流,企業(yè)管理、效益主要依賴自然條件的好壞。由于礦山坑內對設備在可靠性、小型性、靈活性、力量性、安全性、電力驅動性、耐腐蝕性、耐磨性、好操作性、各種條件下的適應性、長壽命等方面的要求很高,所以新設備難以應用,至今四十年前的設備還在各個礦山大量應用。企業(yè)主要出售選別濃縮的精礦粉,或者由精礦粉冶煉提純的粗金屬,所以產品技術含量低,單位金屬的附加值低,產品售價不高。但這從另一方面來說,礦山企業(yè)技術進步難度很大,同時也昭示著企業(yè)成本降低,效益增高的潛力很大。
⒑準確管理難以進行。礦山企業(yè)由于以上特點,加之礦山工作是一個和自然相關聯的實踐性很強的工作,所以,準確的管理手段就難以進行。我們不可能用一種方法找到所有礦體,只能是邊探、邊研究分析,邊找。我們不可能一種采礦工藝適應所有的礦段,只能是根據現場情況在安全的情況下去選擇。我們也不可能對每一個工程設計出符合大自然本來面目的最佳設計,只能是根據我們已知的情況去優(yōu)化設計,盡量去追求最佳。我們不可能一種選礦工藝、一種藥劑制度適合所有的礦石,只能是一批礦石一試驗,再根據試驗結果制定出這批礦石的工藝和藥劑。我們不可能制定出一套制度適合所有的工作,只能是根據工作的變化去不斷調整完善制度。我們不可能對井下全部工作進行計劃管理,只能根據我們的認識做個大概預計。我們甚至不知道某種決策是對還是不對,但我們也不能等到礦山結束了認為某種決策是對再去決策,因此我們只有根據現階段掌握的各種情況慎重地做出最優(yōu)的決策。和那些大的制造廠相比,礦山的管理和決策是粗略的,是十分不準確的,我們常常作出錯誤的決策,作出正確的決策十分不易。但這絕不能成為我們管理者無所作為的借口,相反,這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創(chuàng)新求優(yōu)、施展才華的舞臺,空間大了鳥兒就能自由飛翔,這也礦山工作的一個特點。只要我們掌握足夠的知識,多實踐,多吃苦,多總結,我們就能在同等的條件下做得比別人更優(yōu)。
⒒專業(yè)知識難以應用。礦山的工作是粗笨簡單的,管理是粗略不準確的,技術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實踐,經驗占了工作的很大比重,實踐與經歷永遠比學歷重要。在大中型較正規(guī)礦山,學校畢業(yè)的專業(yè)學生,悟性高的技術人員要想成熟,具有獨立全面的工作能力,采礦專業(yè)至少需要10年以上時間,地質需要6年以上時間,選礦需要需要8年以上時間,測量需要3年以上時間,機械需要5年以上時間。就是在別的礦山十分有經驗的的人,到了一個新的礦山,從熟悉到能適應工作,也得多半年的時間。由此說明專業(yè)知識在礦山應用的難度。另外礦山地處偏遠,交通不便、信息閉塞、條件艱苦,專業(yè)狹窄,文化氣氛不濃郁,人才少,知識更新慢,退化快,專業(yè)技術難以把握,理論與實踐結合困難、個人難以永久安居樂業(yè)等等,這些也是專業(yè)知識難以應用的原因。所以,社會上的一般人都認為礦山工作沒什么難度,誰都可以干。正是這個原因,眾多的小型礦山技術人員是少之又少,甚至沒有。也正是這個錯誤認識,好多小型礦山(坑口)投資人(或管理者)聽不進去技術人員的意見,決策連連失誤,管理更加粗放,只追求眼前能賺一把,而不追求最終整體效益的最大化。有好的資源還好,沒有好的資源十干九賠。專業(yè)知識難以應用只能說明礦山這項工作很難,難在不能預知,難在不好把握,難在不能反悔重來,是誰都可以干,但干好不易,這就說明礦山更加需要專業(yè)技術。當然,我們需要的專業(yè)技術是那種知識面寬、基礎扎實、愿意吃苦、實踐經驗豐富、會干普通崗位工作、觀察敏銳、敢于創(chuàng)新、肯鉆研總結、理論聯系實際、有溝通協(xié)調能力、有長遠眼光、有持續(xù)學習能力、能把握礦山根本規(guī)律的人所具有的綜合性專業(yè)技術,而不是單一的、狹窄的、就專業(yè)論專業(yè)的專業(yè)技術。
?、假Y源開采是國家重點發(fā)展的產業(yè),作為礦山企業(yè)投資不大,產品銷售壓力小。資源勘探開采是每個國家重點扶持發(fā)展的產業(yè),對于正在處于經濟起飛、高速發(fā)展的我們國家來說尤其如此。它雖不是朝陽產業(yè),但絕不是夕陽產業(yè),到什么時候都離它不了,所以各地制定優(yōu)惠政策大力發(fā)展。礦山吃的是資源飯,原料只受大自然限制,受人為因素、受別的行業(yè)制約和影響卻較小。礦山企業(yè)投資不大,大的一兩億元,正規(guī),少的幾十萬,也可以干,還是與資源條件有關。礦山的產品是國民經濟急需的,又沒有國家認證等嚴格要求,所以產品銷售良好,基本沒有市場營銷的壓力。礦山技術相對簡單,也好掌握、人力機械都可應用,又不需要連續(xù)生產。這些都是礦山企業(yè)的優(yōu)勢條件。對于一個既定的礦山企業(yè)來講,只要資源條件差不多,只要我們決策正確、管理得法、吸引人才、正規(guī)開采,一般來說企業(yè)的效益都會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