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我對中國工程機械市場及廠家的預感(本文為FEIFEI原創(chuàng),轉貼請注明)
1.市場還有個長期的發(fā)展壯大的過程,10-20年的增長可期
不要以為現在工程機械廠家這么多了,銷量一下上了這么多,以后沒這么多需求了
中國這個市場才剛開始而已,看看美日歐這些成熟市場,在當初的起步后都是在高位維持了幾十年
只要中國經濟的宏觀層面不出問題,工程機械市場來日方長
但這種增長一定不是單邊向上的,肯定是有漲有跌,大起大落,這幾年的波動大家都感受到了
但總體趨勢肯定是向上的
2.競爭日趨激烈,外資的優(yōu)勢被逐漸攤薄
現在外資廠家已經感受到國產咄咄逼人的態(tài)勢,這也只是才開始.現在外資比國產的市場份額還在75:25(5年前可能是95:5)
這個份額將以不可逆的趨勢向50:50乃至國產占大頭的方向前進,不能確定的只是時間問題,是5年還是10年還是更長?
市場需求還是呈金字塔結構,低端中端高端的需求逐次遞減,得中低端者得天下
但不是說外資的廠家都不增長了,首先市場還在不斷增長,外資和國產都在漲,無非國產的快點,外資的慢點.
外資中,如果以大類來分的話:
韓資:看空
中偏低端的斗山現代等韓國品牌將最先受到沖擊,畢竟技術優(yōu)勢不明顯,最后的產品與國產趨同,競爭優(yōu)勢很難維持
日資:短期看多,中長期看空
中偏高端日資應該在短時間內還是很強勢,小松在09年取代了斗山成為行業(yè)銷量第一,估計2-3年內還能保持這一勢頭,但第一與第二三的差距將越來越少,總體市場分額還是會向下,應該說不是小松變強了,而是斗山在沖擊下被削弱了
歐美:短期看平,長期不明
高端的歐美產品本來在這個市場中份額就不大,但反而受到國產的沖擊是最間接的,應該能保持原來一塊高端的蛋糕.好比汽車市場,當用戶有了第一輛小車,可能是國產的也可能是韓國現代,等有了錢,也想開輛BENZ爽爽的,因此今天中低端市場的用戶有多少會在將來產生高端需求,這一點值得期待
另外:卡特也開始低下高昂的頭,推出DGC這樣的向中端價格靠攏的性價比產品,不知道市場效果怎樣,還是有待市場檢驗
3.國產品牌大浪淘沙,剩者為王
現在國產品牌正是戰(zhàn)國時代,群雄并起,憑著強大的模仿能力\核心部件進口及不差的組裝能力,以及對國人心理的了解,國產品牌整體增長可期。但這種增長無疑是極不均衡的,行業(yè)洗牌將使弱勢企業(yè)將很快被淘汰,強勢企業(yè)將繼續(xù)壯大,幾年內可能很快達到與在中國市場內與小松、斗山等一線品牌分庭抗禮之勢。
最看好三一:民營體制,競爭策略靈活沒有顧忌;優(yōu)質上市公司,圈錢容易;野心極大,敢為天下先;海外擴張,領先其他國內對手。
如果在產品力和海外擴張方面能夠再穩(wěn)一點,三一在十幾年后可能真的成為中國的卡特。
徐工也會比較強:技術功底較強,先發(fā)優(yōu)勢明顯。但擔心國營體制可能成為快速擴張的絆腳石。
這里我想到了通訊行業(yè),原來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外資品牌中,北電已死,諾西、阿朗被迫合并,并在華為的沖擊下茍延殘喘,愛立信暫時還是領先,但誰知道這種領先會持續(xù)多久呢?要知道華為只用了10年,不但在中國市場上高歌猛進,在國際市場上已經做到了行業(yè)第三,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跨國企業(yè).三一會不會是下一個樣板?拭目以待.
(本文為FEIFEI原創(chuàng),轉貼請注明)